“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山东工商学院法学院“法润黄河,安澜共筑”中华文化传承团梳理总书记视察山东黄河沿岸城市路线,体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剖析新时代黄河文化底蕴。7月10日至7月25日,团队从东营市开启“行走的思政大课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后在济南百里黄河景区周边、德州市齐河县黄河段和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展开分散实践,以法治宣传与文化传承为核心,融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生态文化等内容,探寻黄河文明根脉,书写青年担当。
实践团首站来到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刘警官的带领下,成员们重走总书记考察路线,从社区治理展厅到幸福食堂,再到百姓公园,通过观看总书记视察时的纪录片,近距离感受总书记与群众拉家常的温暖细节,以及社区其乐融融的生活景象。这些生动场景正是黄河文化“民为邦本”精神在当代的鲜活延续。
随后,团队来到社区法治广场上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团队成员从《诗经》中“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渊源讲起,串联起《黄河保护法》中的条款设计,解读黄河文化如何从物质到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人。社区居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宣讲的重要性。
实践团还前往利津县黄河外滩调研,老住户“过去风沙漫天,如今水清岸绿鸟纷飞”的讲述,成为生态改善的生动注脚,更见证了黄河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从滩区迁建工程的稳步推进,到滩区百姓的幸福生活,成员们深刻感受到政策落实下“民生为大”的实践力量,以及黄河文化“坚韧不拔、兼容并蓄”精神对民族品格的塑造。

东营首站的实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治理有序的片区、和睦安康的民生文化,这正是政策落实下民生为大”的鲜活写照。从滩区迁建工程的稳步落成,到如今滩区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幸福生活,黄河文化以坚韧不拔、兼容并蓄”的精神特质,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基因。接下来,我们将踏上分散实践的新征程,循着黄河流域脉络,分赴各地持续推进实践活动,继续挖掘更多民生改善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