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法学院法律硕士培养之“法学理论与实务讲堂”第十三讲在模拟法庭举行,此次讲座主讲人为河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牛忠志教授,讲座主题为“中国式犯罪成立条件理论体系的回顾与前瞻”。讲座由刘亚丁副院长和董菁博士主持,叶佩源博士、姜春成博士与谈,2023级信风专业、部分2024级法学本科生以及全体在校法律硕士研究生参加。

讲座中,牛忠志教授就理论界对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体系的批判进行了简要梳理,并认为,理想状态下,德日阶层犯罪论体系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先客观判断、后主观判断,先事实判断,再价值判断这两方面,但实践中存在不考察罪量和疏于对行为人人格的考察致命的不足。最后,牛忠志教授指出,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在我国法学领域长期占据重要地位,是司法实践中认定犯罪的重要依据,传统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虽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却存在不足,但仍具有生命力。为保持犯罪构成四要件的生命力,应当立足于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体系,从形式和内容、质和量、静态与动态、纵向和横向等维度对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体系加以改造解释,需对各要件进行立体化修正,构建中国式犯罪成立有条件理论体系。
在与谈环节,叶佩源博士和姜春成博士,分别就牛忠志的讲座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在交流环节,牛忠志教授围绕行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未来中国犯罪构成要件主流理论等问题,同学生展开深入交流。
此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让大家对犯罪构成理论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也为我校法学教学与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牛忠志,法学博士,博士后,河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犯罪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犯罪学研究会秘书长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出版《德日法益说的“四维改良”及实践贯彻研究》《破坏社会主义金融市场法律秩序罪的研究》等专著、主编教材《海洋刑法学》《刑法学》《模拟刑事法庭理论与案例解析》等20余部;在《法学论坛》《政治与法律》《法学杂志》《政法论丛》《山东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河北学刊》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地市或省部级奖励。